最信用的十大网投(中国)有限公司

学术交流

你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术交流 > 学术交流 > 正文

北京大学邵永海教授线上做客“黄侃讲坛”学术讲座

发布时间:2022-12-14 发稿人: 点击数:

1211日下午三点,北京大学中文系邵永海教授受邀做客最信用的十大网投(中国)有限公司黄侃讲坛第6讲,做了题为“古代文本细读释例”的讲座。本次讲座也是“传统语言学研究与学术人生”系列讲座的第3期,由最信用的十大网投(中国)有限公司、古籍整理研究所赵昱副教授主持。来自不同高校的百余名师生线上聆听了讲座。

赵昱老师首先代表最信用的十大网投(中国)有限公司表达了对邵永海教授的热烈欢迎,并向大家简单介绍了邵永海教授。邵永海教授,1981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,博士毕业后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任教。邵老师主要从事汉语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,长期开设《古代汉语》《〈马氏文通〉研读》《汉语历史语法》《诗词格律与写作》《〈韩非子〉选读》等课程。出版著作《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(肆)》《读古人书之〈韩非子〉》《读古人书之〈孟子〉》等;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。

讲座伊始,邵永海教授开门见山地提出朱熹所云“今人读书大患是不仔细”,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“古代文本细读释例”。

首先,邵永海老师据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中的一段文字:

二世二年七月,具斯五刑,腰斩咸阳市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,顾谓其中子曰:“吾欲与若牵黄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,豈可得乎?”遂父子相哭,而夷三族。

对于此处的“相哭”,不同注本以及现代学者的多数白话翻译,仅为“三族”作注,“相哭”只是连字成文,解释成“相对而哭”。由此出发,邵老师排比了《史记》《左传》中出现“哭”的大量文本材料,就其词汇语法特征和社会文化语境逐一解读分析,揭示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“哭”的语义差异,并结合何莫邪先生《上古汉语“哭”“泣”辨》一文,对作为单音节词的“哭”和“泣”加以细致区分。“哭”往往有很强的社会功用和礼俗色彩,而非单纯的“哭泣”动作。在此基础上,邵老师认为,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的“相哭”当是“父为子哭,子为父哭”,解释成“相对而哭”属于“以今律古”,并不恰当。

随后,邵老师又对解读古书时“以今律古”的情况进行了反思和讨论,指出无论是古汉语实词还是虚词的解释,都存在着这一问题。以虚词“与”为例,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将“与”“以”互训,“与犹以也”“以犹与也”,这一表述也多为后来的古汉语字典、古汉语虚词词典所沿用。邵老师仍然从先秦文献等原典出发,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剖析,强调了马建忠《马氏文通》所说的“不知古人用字不苟,其异用者正各有其义耳”,绝不能用后人的泛化理解去套用,进而告诉大家古书字词的理解不可迷信权威,一定要回归它们的历史语言环境,避免“以今律古”。

最后,邵永海老师与大家分享道:从事中国古代哲学、文学、历史、文化、语言等领域的研究,需要利用古代的典籍文献。正确而充分地利用古代的典籍文献,版本、校勘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固然不可缺少,而其中最核心问题的应该是真正懂文本。准确把握字词的语义和句法特点,避免以今律古的毛病。记录文本的文字和语言是基础,古籍由语言文字记载下来,只有语言文字搞通了,才能流畅地感受原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。今天我们阅读古书,要知人论世,通过文本的深度理解和延伸分析,进一步了解原文涉及的思想文化、历史政治、社会生活等诸方面的背景,清晰地辨识每一部原典所具有的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气质。

讲座结束后,赵昱老师总结指出,邵永海教授的讲座材料翔实、论述扎实、内容充实,让在线的师生深受启发。在指导读书方面,邵老师着眼于常见材料的精细处,从“哭”字入手,详尽地排比文献用例,从中归纳语词的语法特点和语用特色,以正确理解古书文句的含义,同时发现通行白话译本的诸多问题。在指引思考方面,邵老师通过对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中“与”“以”互训的批判,既启示我们阅读古书不可以今律古,更要求我们不迷信、不盲从权威,即使是“高邮二王”的说法,也需要客观、辨证地分析和接受。(文:宋坤)



上一篇:澳门大学陈忠副教授做客“语言学前沿问题讲座” 下一篇:华东师范大学郑伟教授线上做客“黄侃讲坛”学术讲座
版权所有 最信用的十大网投(中国)有限公司 地址:武汉市珞珈山 邮编:430072 鄂ICP备0000000
Powered by
教师专区登录

规章制度检索 请输入教师学工号